日本人的心靈原鄉「伊勢神宮」
正式名稱為「神宮」,被譽為日本人一生一定要去過一次的聖地,神宮佔地面積為5,410公頃(約208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分為「外宮」及「內宮」,神宮多半為森林所構成,主要可參拜區域由125座神社組成。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e78211_e88d067dd09c49239387cb200f5e53bd~mv2.png/v1/fill/w_980,h_692,al_c,q_90,usm_0.66_1.00_0.01,enc_auto/e78211_e88d067dd09c49239387cb200f5e53bd~mv2.png)
神宮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由供奉天照大御神的皇大神宮(內宮)以及供奉豊受大御神的豊受大神宮(外宮)為主的125座神社所構成,其面積幾乎相當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皇大神宮(內宮)為日本最崇高的聖地,此處為供奉皇室的祖神「天照大御神」的神社。天照大御神約自2,000年以前坐鎮於此,自此被尊為日本人的總氏神信奉至今,神宮(伊勢神宮)為本宗神道系宗教之本宗,亦為「神社本廳」是所屬各神社的中心,所以在與其他帶有「神宮」名稱的神社區別時,才會冠上地名稱伊勢神宮,所以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為「神宮」,因其地位之崇高,伊勢神宮在一年內會舉行約1,500場祭典,祈求皇室繁榮、國民平安及五穀豐收。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e78211_e6d40c75535747d8808ef45a4a74eb88~mv2.jpg/v1/fill/w_980,h_725,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e78211_e6d40c75535747d8808ef45a4a74eb88~mv2.jpg)
伊勢神宮保存著象徵日本皇權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據《日本書紀》記錄天照大神在天孫降臨之際曾詔:「視此寶鏡,當猶視吾。可與同床共殿,以為齋鏡。」;神社或寺院擁有寶物在日本已經是信仰組成要件了!所以有時神社或寺院舉辦寶物展通常會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朝聖,有些神社或寺院甚至擁有自己專屬的寶物館,但像伊勢神宮所擁有的日本皇權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並非一般人可見也沒展覽過。(日本神話中的三神器: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
「宇治橋」橫跨五十鈴川的這座橋為內宮入口,也可說是分隔聖界與人類凡界的分界處。宇治橋的建築樣式為簡單的日本橋樑樣式,長度約有100公尺。宇治橋作為式年遷宮(每隔20年重新建造神殿,並祈求神明順利移駕的祭典)的一環,每20年重建一次。而伊勢神宮「內宮」御手洗場也相當具特色,是直接到「五十鈴川」邊洗手。
伊勢神宮所有地多半為森林,俗稱神宮林,神宮本身則稱之宮域林。神宮林以神路山、島路山、高倉山為主體、面積為5,410公頃。概分為約2,500公頃之天然林與預定用於將來神宮式年遷宮而進行檜木植林之人工林兩種。雖然有偌大林地,但很多林地因為種植了神宮式年遷宮所用的樹木,因此通常也沒有全然對外開放。
但若問我為何到訪伊勢神宮,最大依歸應該是,他是日本人一生一定要去過一次的「伊勢神宮」,次要是祂擁有一片我喜歡的大樹森林,最後是神社木建築,日本神社建築樣式多樣,但伊勢神宮正殿之樣式被禁止其他神社使用,故稱為唯一神明造。神社以神明住的建築物為代表,而建築物算是「神道」重要象徵之一;以個人自行區分見解,只看得到建築物、鳥居、參道的就是原生於大和民族的民族宗教神道(神社)宗教,看得到寺院、殿、重塔建築及佛像的就是佛教,而日本佛教因是在中國大唐時期傳入,所以仍有保留唐朝風格,較不同於中國及台灣明清風格。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e78211_238a4d30473c49a4b3b0f0e89733f4be~mv2.jpeg/v1/fill/w_980,h_735,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e78211_238a4d30473c49a4b3b0f0e89733f4be~mv2.jpeg)
當然在這麼重要的神道聖地,一條吸引人的表參道還是有的,所以到訪「神宮」也千萬不要錯過。「外宮」參道較具現代店舖形式,「內宮」參道形式較具古樸特色,所以人氣較好。日本人參拜「伊勢神宮」形式是先「外宮」然後再到「內宮」,但你若是以觀光旅遊及時間做考量形式,要我來做選擇是先「內宮」在「外宮」,是以大眾交通工具使用方式及景區整體參訪可看度做優先考量。
交通
拜訪神宮,非日本旅客入境最常安排的旅遊行程點:伊勢神宮原縣市三重、名古屋、京都、大阪(個人認為名古屋是行程最適合入境點)
內宮交通
最近站車站為近畿日本鐵道(近鐵)鳥羽線五十鈴川車站,在站前搭乘公車約10分鐘車程,或徒步約2.5公里30分鐘。或由外宮、伊勢市車站或近鉄宇治山田車站搭乘公車約15至20分鐘抵達。內外宮之間相距約4公里的路程,需步行50分鐘。
外宮交通
最近站:JR東海參宮線、近鉄山田線伊勢市車站(步行約5分鐘)或近鉄宇治山田車站(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外宮。
「外宮」、「內宮」兩地之串連
建議可搭乘當地巴士,不變原則建議,只要是使用大眾交通工具,請先記得將營運時間快拍在手機上內儲存。
伊勢神宮開放時間
伊勢神宮每個月開放時間都會有變化,建議旅客可以先查詢伊勢神宮的開放時間。
追伸
日本主要為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在明治維新後,神道教曾被定為日本的國教,在日本二戰投降後新的日本國憲法中保障宗教自由,神道教不再視為國教,但神道習俗已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融入。 神道教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通常祭神的場所是「神社」,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有神。也有奉祀先烈先賢、名人武士、諸侯大名、公家卿相甚至是幕府將軍與天皇者通常稱之「神宮」,如明治神宮、日光東照宮...等。其中較為特殊為「靖國神社」,靖國神社的前身是東京招魂社,最初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將祂們神格化,連日本天皇都得向他們鞠躬,所以以「神社」為稱,後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4名日本甲級戰犯入祠靖國神社而引起爭議,此後天皇便未參拜此神社,而爭議一直存在到現今。
而伊勢神宮供奉是「天照大御神」,在神道傳統上,被奉為天皇及日本皇室的始祖,所以以「神宮」為名。而像出雲大社供奉的是以婚姻之神大國主大神,以神祇為主,所以以「神社」為名。通常在「神社」或「神宮」應該都看不見具體神偶,但會有鳥居及神祇建築物為主。而看得見神尊塑像的應該是佛教,如「寺」、「院」或「堂」,像是東京淺草寺、奈良東大寺、京都的東寺、平等院、永觀堂...等。
這樣區分跟台灣有些像,台灣稱為「宮」、「廟」、「府」的通常為道教,稱為「寺」、「院」或「堂」的通常為佛教,只是台灣道教與佛教都看得到神尊塑像,共同信奉神祇頗多,常常搞不清楚。